幸福
蘇樺偉,香港田徑項目傷健運動員。曾參加傷殘人士奧運會、傷殘人士世界田徑錦標賽等運動比賽,奪得多面獎牌,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傷殘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更被香港的媒體喻為「神奇小子」。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剛剛看完中文版《讀者文摘》2009年5月號,裡面的一篇文章由蘇樺偉口述他如何在母親的愛中成長。
蘇樺偉出生不久,就因黃疸入腦,造成日後出現痙攣和輕微聽障。他小時候體弱多病,日常生活遭人白眼,但蘇媽媽從來沒想過放棄,全心全意地照顧他。
蘇十歲前走路左搖右擺,需要媽媽背著上學,幸好後來漸漸強壯起來,十二歲開始還能參加學校的運動會。媽媽為他打氣,輸了,陪他哭;贏了,為他鼓掌。後來蘇樺偉的天份被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的教練發掘,開始接受訓練,當一名運動員。蘇樺偉說自己雖然起跑欠佳,心肺功能不好,脾氣壞,個性又固執,但無論如何,媽媽對他仍是體諒包容,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好、最孝順的孩子。
1996年,蘇樺偉首次參加傷殘奧運會,就獲得金牌,2000年殘奧再獲三金兩銅佳績。他的家境普通,父親是油漆工,還有一個比他小8歲仍在求學的弟弟。母親自蘇樺偉出世後轉為全職在家照顧他。香港對傷殘運動員並沒有太多的資助,2002年蘇爸爸工作時跌斷了腳,全家生活陷入窘境,蘇曾經想過放棄當運動員,找工作養家。幸虧藝人劉德華主動聘用他擔任歌迷會文職人員,還讓他安心參賽。2004年雅典殘奧前,蘇才知道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沒有為參賽運動員準備釘鞋,可是他們家庭無法負擔港幣千多元的新鞋。終於蘇媽媽「踏破鐵鞋」找到一家鞋店,請師傅為蘇樺偉修補那雙舊釘鞋,蘇才能順利參賽。那年他獲得一金三銅。
2005年蘇樺偉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並獲香港政府頒授「榮譽勳章」。2008年獲頒「香港傑出運動員獎」。這些榮譽,蘇樺偉說除了是自己的努力,還包含了媽媽的辛酸與淚水!
2008年北京殘奧會男子100米(T36級別)決賽中蘇樺偉雖然只得銅牌,但仍贏得熱烈歡呼聲,9月15日,蘇終贏得200米金牌,以24秒65刷新世界紀錄。
蘇樺偉說:我雖然身體殘障,但有位好媽媽,我或許是全香港最幸福的殘障人士!
蘇媽媽對孩子不離不棄的愛固然讓人感動,但我想,蘇媽媽何嘗不是幸福的媽媽?她的孩子雖有殘障,可是在父母師長的教導下,現在是個長進、對人對事認真、踏實的青年,不但在運動方面有出色的表現,並且熱愛家庭、孝順父母。跟時下那些身體正常、精神萎靡不振、做事好逸惡勞的年青人比較,不知要好多少倍?!
孩子有殘障,絕不是世界末日!未來的發展,端看我們做父母的態度;我相信只要我們與孩子們一起努力,他們也會成為長進的青年。
我有兩個自閉症的孩子, 大兒SS現21歲,輕到中度自閉, 從前評為輕度智障,最近是智力中下; 小女JJ今18歲, 亞氏保加症, 算是高功能自閉症。我們家族裡並無自閉症的歷史。兩個孩子先後證實為自閉症,我作為母親,也只能盡一切努力幫助他們。 這裡紀錄了生活的點滴:媽媽的眼淚,有憂傷的,也有喜悅的--只願媽媽的眼淚能灌溉寶貝,讓寶貝茁壯地成長......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外傭患癌 僱主需承擔開支--我們的經歷
外 傭 患 癌 僱 主 需 承 擔 開 支
【 本 報 訊 】 外 籍 傭 工 僱 傭 合 約 列 明 , 外 傭 有 病 , 僱 主 需 承 擔 所 有 醫 藥 費 。 有 僱 主 因 為 外 傭 患 癌 , 需 獨 力 支 付 7 萬 元 的 手 術 費 。 外 傭 團 體 指 , 部 份 僱 主 得 知 外 傭 患 上 危 疾 後 , 會 把 她 們 解 僱 , 專 門 協 助 患 癌 菲 傭 的 互 助 組 織 , 過 去 一 年 半 收 到 50 宗 有 關 求 助 。 李 太 的 外 傭 前 年 證 實 患 上 乳 癌 , 到 公 立 醫 院 做 手 術 , 埋 單 要 7 萬 多 元 , 雖 然 李 太 已 為 外 傭 購 買 勞 工 保 險 , 但 保 險 不 包 住 院 費 , 故 李 太 要 一 力 承 擔 全 部 住 院 開 支 。 許 先 生 的 外 傭 早 前 亦 患 上 癌 症 , 好 慘 。 」 至 於 專 協 助 患 癌 菲 傭 的 互 助 組 織 指 , 部 份 外 傭 證 實 患 癌 後 會 被 僱 主 即 時 解 僱 , 但 根 據 法 例 , 僱 主 不 得 解 僱 患 病 員 工 。(蘋果日報2009年1月2日)
*********************
我們也有這樣的經歷。
四年前我家的前菲傭患了二期淋巴癌,她當時已經在我家做了六年多。她是基督徒,之前一直做的不錯,由於兒子很喜歡她,我們也一直跟她續約。那年年中,我們發現她頸淋巴腫的很大,覺得不妙,雖然她自己說沒什麼,我們也立刻帶她去私家醫院看,又付幾千元替她在私家醫院做化驗,結果證實是癌症。我連忙帶她去政府的癌症中心再做檢查,說是淋巴癌二期B。她哭得死來活去,本來也說回鄉算了。但我們了解到她住在鄉下地方,連醫院也沒有,就勸她留在香港醫治,所以她留下了。
於是,我就請假帶她到醫院排期、做檢查、化療、電療、……,的士來往,她在醫院做化療吐得我一身都是,我還得照顧她;她做完化療電療身體虛弱,但不能住院,醫生說要注意她若受感染,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於時我又得擔驚受怕,她跟我們的大兒SS一個房間,我們要小心孩子不會帶菌回家,家裡任何人有點咳嗽都要立即戴口罩……。外子還帶她看中醫,買幾千元的中藥給她調養。她治療期間吃不下東西,我一打一打的營養奶買回來給她飲,還買特別的cream、牙膏給她用。政府牙醫說做電療前要拔掉蛀牙,但政府牙科排期要一年,為了避免耽誤病情,我帶她到私家牙醫拔牙,又付了幾千元。
那時我們已知大兒SS是自閉症,小女JJ當時兩歲半,自閉症徵狀開始浮現;但我要照顧菲傭的病情,沒有時間處理女兒的問題,以致不能早些替孩子安排評估治療。我們倆夫婦要上班,為了照顧兩個孩子及患病的菲傭,我另外又請了一個菲傭,還叫我媽媽過來幫忙看小孩,讓菲傭做化療、電療那幾個月在我家休養,不需要工作…..。終於10個月後醫生說菲傭的腫瘤已縮,算是康復了(但醫生說五年內不覆發,才是真正康復)。當時我們一共用了四萬多元替她治病(2004年的物價水平比現在的低很多),還因為帶她看病,我那年的年假耗盡,連自己女兒發高燒生病我也沒有假期放。
錢花了不少,期間時間、精神、自己的工作、家人照顧都受到極大的影響。我們自願替她治療,所以沒有計較,但這菲傭自患病後性情大變。在她治療期間,她對我們新請菲傭不斷喝罵,有幾次還是我在場,雖然她用菲語,我也聽得出她在罵人。結果先後兩個菲傭都支持不住,辭職走了。第一個在我苦苦請求下做了三個月,第二個做了十天(兩個都是第一次來香港)堅持要走。我們只好不斷再花錢另請,由於希望入境處盡快批VISA,所以要放棄剩餘的外傭稅。我們以為她患病辛苦,又擔心我們不會跟她續約,所以在她治療完成後,苦勸她,還替她續約,以為她可以安心工作。我再請一個工人時,更特別找個跟她學歷一樣的(中學畢業)菲傭,希望她們可以合作照顧兩個小孩。
結果,她繼續對新工人經常呼喝、責罵,她雖然康復,但我們不在家時,所有的工作她都要新工人做、也不理孩子們。她簡直就把自己當作主人,要新工人做完工作才能吃早餐,又對她說如果她不滿意,她可以走。有些工作我交待新工人做,但她竟然在我們不在家時,教新工人說Mum not here, no need to do. If she asks, just say we do it already…..。
她每天早上講電話,下午睡午覺,有時甚至在我的床上睡。還用我的cream(她告訴新工人說This cream is good to skin.)。對我們的態度也差了,經常黑口黑面;SS生病我們叫她按時餵SS吃藥,她忘了,竟要另一個工人一起說謊,但我媽媽當時也在我家,簡直當她透明。又向我們借糧說寄回鄉給兒子結婚。當時我們以為她搏炒,但她跟新工人吵架時說Let’s see when you’ll leave.
我們實在受不了,終於補足長期服務金、一個月代通知金、買了機票,還不需要她還給我們借了的錢,才送走她。但炒她時我擔心了好久,深怕她會告我們。再加上耽誤了女兒的自閉症問題,我既內疚又無奈,精神幾乎崩潰……。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我把這個經歷跟大家分享,不是想炫燿自己是「好雇主」,事實上我在一個親子網站張貼此事後,有人罵我「有病」,自討苦吃,也有人揶揄我們家境富裕,才會去做這樣笨的事……。我們經濟並不寬裕,兩夫婦都只是打工,而且SS那時已開始做自閉症的訓練治療,花費不少。我們是從人道主義出發,但我得承認當時我們是低估了治療癌症的過程,也高估了自己承受的能力。
其實我想指出的是:一方面外傭合約要雇主承擔所有的醫療費用固然不合理,也不可能。像我們當時用了四萬多元,但2004年時香港公立醫療未實施醫藥名冊,有人說如果是現在,可能要十幾萬;病情若更嚴重些,甚至更多。試問一般聘用外傭的雇主哪有能力負擔?!任何一份雇傭合約都不可能要雇主承擔無上限的責任(unlimited liability)!就算我們想替外傭購買危疾保險,可是保險也會有限額,更何況保費不少呢!
另一方面,即使以人道主義考慮,像癌症這樣的重病,患者除了要接受治療外,還需要被照顧及許多精神上的支援,雇主如何負擔這些時間和精神。如我們的菲傭患病前後性情判若兩人,想來她經歷了一場大病,治療過程的恐懼,是極需要很貼身的輔導、情感關注,雇主怎麼可能做到這些,回到家人身邊應該會比較好。當時我們的菲傭在香港每星期天都去教會,我們經常叫她跟教會聯絡,尋求安慰,可是她住在我們家,教會中人也不能經常找她。如今回想,當時建議她留港治療對她來說並非最好的安排。
【 本 報 訊 】 外 籍 傭 工 僱 傭 合 約 列 明 , 外 傭 有 病 , 僱 主 需 承 擔 所 有 醫 藥 費 。 有 僱 主 因 為 外 傭 患 癌 , 需 獨 力 支 付 7 萬 元 的 手 術 費 。 外 傭 團 體 指 , 部 份 僱 主 得 知 外 傭 患 上 危 疾 後 , 會 把 她 們 解 僱 , 專 門 協 助 患 癌 菲 傭 的 互 助 組 織 , 過 去 一 年 半 收 到 50 宗 有 關 求 助 。 李 太 的 外 傭 前 年 證 實 患 上 乳 癌 , 到 公 立 醫 院 做 手 術 , 埋 單 要 7 萬 多 元 , 雖 然 李 太 已 為 外 傭 購 買 勞 工 保 險 , 但 保 險 不 包 住 院 費 , 故 李 太 要 一 力 承 擔 全 部 住 院 開 支 。 許 先 生 的 外 傭 早 前 亦 患 上 癌 症 , 好 慘 。 」 至 於 專 協 助 患 癌 菲 傭 的 互 助 組 織 指 , 部 份 外 傭 證 實 患 癌 後 會 被 僱 主 即 時 解 僱 , 但 根 據 法 例 , 僱 主 不 得 解 僱 患 病 員 工 。(蘋果日報2009年1月2日)
*********************
我們也有這樣的經歷。
四年前我家的前菲傭患了二期淋巴癌,她當時已經在我家做了六年多。她是基督徒,之前一直做的不錯,由於兒子很喜歡她,我們也一直跟她續約。那年年中,我們發現她頸淋巴腫的很大,覺得不妙,雖然她自己說沒什麼,我們也立刻帶她去私家醫院看,又付幾千元替她在私家醫院做化驗,結果證實是癌症。我連忙帶她去政府的癌症中心再做檢查,說是淋巴癌二期B。她哭得死來活去,本來也說回鄉算了。但我們了解到她住在鄉下地方,連醫院也沒有,就勸她留在香港醫治,所以她留下了。
於是,我就請假帶她到醫院排期、做檢查、化療、電療、……,的士來往,她在醫院做化療吐得我一身都是,我還得照顧她;她做完化療電療身體虛弱,但不能住院,醫生說要注意她若受感染,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於時我又得擔驚受怕,她跟我們的大兒SS一個房間,我們要小心孩子不會帶菌回家,家裡任何人有點咳嗽都要立即戴口罩……。外子還帶她看中醫,買幾千元的中藥給她調養。她治療期間吃不下東西,我一打一打的營養奶買回來給她飲,還買特別的cream、牙膏給她用。政府牙醫說做電療前要拔掉蛀牙,但政府牙科排期要一年,為了避免耽誤病情,我帶她到私家牙醫拔牙,又付了幾千元。
那時我們已知大兒SS是自閉症,小女JJ當時兩歲半,自閉症徵狀開始浮現;但我要照顧菲傭的病情,沒有時間處理女兒的問題,以致不能早些替孩子安排評估治療。我們倆夫婦要上班,為了照顧兩個孩子及患病的菲傭,我另外又請了一個菲傭,還叫我媽媽過來幫忙看小孩,讓菲傭做化療、電療那幾個月在我家休養,不需要工作…..。終於10個月後醫生說菲傭的腫瘤已縮,算是康復了(但醫生說五年內不覆發,才是真正康復)。當時我們一共用了四萬多元替她治病(2004年的物價水平比現在的低很多),還因為帶她看病,我那年的年假耗盡,連自己女兒發高燒生病我也沒有假期放。
錢花了不少,期間時間、精神、自己的工作、家人照顧都受到極大的影響。我們自願替她治療,所以沒有計較,但這菲傭自患病後性情大變。在她治療期間,她對我們新請菲傭不斷喝罵,有幾次還是我在場,雖然她用菲語,我也聽得出她在罵人。結果先後兩個菲傭都支持不住,辭職走了。第一個在我苦苦請求下做了三個月,第二個做了十天(兩個都是第一次來香港)堅持要走。我們只好不斷再花錢另請,由於希望入境處盡快批VISA,所以要放棄剩餘的外傭稅。我們以為她患病辛苦,又擔心我們不會跟她續約,所以在她治療完成後,苦勸她,還替她續約,以為她可以安心工作。我再請一個工人時,更特別找個跟她學歷一樣的(中學畢業)菲傭,希望她們可以合作照顧兩個小孩。
結果,她繼續對新工人經常呼喝、責罵,她雖然康復,但我們不在家時,所有的工作她都要新工人做、也不理孩子們。她簡直就把自己當作主人,要新工人做完工作才能吃早餐,又對她說如果她不滿意,她可以走。有些工作我交待新工人做,但她竟然在我們不在家時,教新工人說Mum not here, no need to do. If she asks, just say we do it already…..。
她每天早上講電話,下午睡午覺,有時甚至在我的床上睡。還用我的cream(她告訴新工人說This cream is good to skin.)。對我們的態度也差了,經常黑口黑面;SS生病我們叫她按時餵SS吃藥,她忘了,竟要另一個工人一起說謊,但我媽媽當時也在我家,簡直當她透明。又向我們借糧說寄回鄉給兒子結婚。當時我們以為她搏炒,但她跟新工人吵架時說Let’s see when you’ll leave.
我們實在受不了,終於補足長期服務金、一個月代通知金、買了機票,還不需要她還給我們借了的錢,才送走她。但炒她時我擔心了好久,深怕她會告我們。再加上耽誤了女兒的自閉症問題,我既內疚又無奈,精神幾乎崩潰……。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我把這個經歷跟大家分享,不是想炫燿自己是「好雇主」,事實上我在一個親子網站張貼此事後,有人罵我「有病」,自討苦吃,也有人揶揄我們家境富裕,才會去做這樣笨的事……。我們經濟並不寬裕,兩夫婦都只是打工,而且SS那時已開始做自閉症的訓練治療,花費不少。我們是從人道主義出發,但我得承認當時我們是低估了治療癌症的過程,也高估了自己承受的能力。
其實我想指出的是:一方面外傭合約要雇主承擔所有的醫療費用固然不合理,也不可能。像我們當時用了四萬多元,但2004年時香港公立醫療未實施醫藥名冊,有人說如果是現在,可能要十幾萬;病情若更嚴重些,甚至更多。試問一般聘用外傭的雇主哪有能力負擔?!任何一份雇傭合約都不可能要雇主承擔無上限的責任(unlimited liability)!就算我們想替外傭購買危疾保險,可是保險也會有限額,更何況保費不少呢!
另一方面,即使以人道主義考慮,像癌症這樣的重病,患者除了要接受治療外,還需要被照顧及許多精神上的支援,雇主如何負擔這些時間和精神。如我們的菲傭患病前後性情判若兩人,想來她經歷了一場大病,治療過程的恐懼,是極需要很貼身的輔導、情感關注,雇主怎麼可能做到這些,回到家人身邊應該會比較好。當時我們的菲傭在香港每星期天都去教會,我們經常叫她跟教會聯絡,尋求安慰,可是她住在我們家,教會中人也不能經常找她。如今回想,當時建議她留港治療對她來說並非最好的安排。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母愛的光輝
母愛的光輝
觀看北京奧運會至今,讓我感動的不是健兒們的成績,卻是兩位偉大母親的故事。
Aleksandrovna Chusovitina
丘索維金娜曾代表3個國家征戰奧運會,1993年之前,她是前蘇聯(獨聯體)體操運動員,1994年至2006年,她又成了烏茲別克隊的一員。這次2008年奧運會,她代表德國隊征戰。
對於體操運動員而言,黃金年齡是16-18歲,像中國的程菲年方20,就已被稱為老將。33歲的丘索維金娜在體操界上絕對是高齡,她也是歷史上惟一一位五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子體操運動員。支持她不斷征戰的動力是為身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
她擁有輝煌的成績:6次參加世錦賽贏得7枚獎牌;五次參加奧運會,其中1992年代表獨聯體奪得團體金牌;三次參加亞運會;國際體操聯合會中有三個動作以其命名。她本來於1996年退出體壇結婚,並於1999年生下長子阿廖沙,然而孩子三歲時證實患了血癌。為了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生活並不富裕的丘索維金娜選擇復出參賽。2002年她已27歲,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參加亞運會,仍奪得跳馬和自由體操冠軍、平衡木亞軍。2003年,丘索維金娜在美國世錦賽上贏得一枚跳馬金牌,這也是烏茲別克在獨立後獲得的首個世界冠軍。而此時,距離上一次她在世錦賽上奪冠,過去了整整12年。
「如果我不參加比賽,阿廖沙就活不了,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我根本沒有選擇。」 丘索維金娜說。
可是白血病的治療費用昂貴,為了增加參賽機會賺取獎金,這位媽媽級的體操運動員逼著自己向全能型發展。體操是最容易使運動員受傷的,但她不敢病、不敢傷、不敢退,因為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讓她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存機會。然而烏茲別克斯坦的醫生告訴她,他們的醫療條件還不足以拯救阿廖沙。於是她與家人去到德國,讓孩子在當地接受最好的治療。為了籌集高額的治療費用,丘索維金娜在整個歐洲不斷地參賽,最終德國體操隊接納了這位高齡運動員。2006年她在體操歐錦賽的跳馬項目上,為德國拿到了23年來的首枚金牌。
丘索維金娜的努力,換回了兒子一點一點的康復,從三年前開始,阿廖沙的病情漸漸穩定,現在除了定期的血檢外,他已經很少上醫院了。
丘索維金娜今年仍然參加北京奧運,與一眾比她年輕十多歲的小姑娘比賽,結果她還能獲得跳馬銀牌、個人全能總分第九名。據報道,當她完成動作,看到評判打出分數後,走過德國電視臺的轉播席位時,工作人員叫住了她,丘索維金娜略微遲疑了一下,對著鏡頭綻放了一個笑臉。她說她的兒子阿廖沙也許會在電視機前看到她的比賽,「我想告訴他,媽媽成功了!」
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Deborah Phelps
新聞報道說:當23歲的美國泳將菲比斯(Michael Fred Phelps)在北京奧運會贏得金牌時,他第一個想找的是媽媽Deborah Phelps,要跟她分享喜悅。
小時候的菲比斯很讓媽媽頭痛,因為他有問不完的問題,調皮搗蛋。老師們經常投訴說他「在課堂上一刻不停」、「沒有一秒鐘能夠安靜」、「老是管不住自己的雙手」,這使當了22年教師的Deborah很尷尬。孩子後來被診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Deborah當時正面對著婚姻失敗,自己工餘還要進修以求更好的工作,但她依然體貼、細心地引導菲比斯。
一位小學老師曾這樣評價菲比斯:「你兒子幹什麼事都專心不了!」但Deborah依然相信他:「我要證明給所有人知道,他們都錯了。我相信,如果我能與兒子並肩作戰,他定能成就心中所想。」菲比斯九歲那年,Deborah沒辦法下帯他接受ADHD的治療。
菲比斯小時候最討厭臉蛋被水弄濕。家人為了教他游泳,就從背泳開始。當他習慣了被水沾濕的感覺後,才教他其他泳式。
孩子的過動症影響了學習,只有運動成績好些,但不愛看書。媽媽為了讓他閱讀就每天給他一份報紙的體育版,希望引起他的興趣,「哪怕他只是看看圖也好。」Deborah如是說。
每當有老師向Deborah投訴菲比斯做不到這個、做不到那個時,她就會反問:「那麼你能怎樣幫助他?」務求學校能給予兒子額外的照顧。當她發現菲比斯對游泳的專注力,就栽培他。為了幫助兒子在比賽時集中精神,Deborah不停提醒他,每行一步,每一個行為都要想想它的後果。
聽說菲比斯有一次比賽得了第二名,氣得扯下泳鏡擲到泳池旁。媽媽一邊駕車回家,一邊提醒他說:「體育精神與贏一場比賽同樣重要。」此後,媽媽坐在看台上觀看比賽,適當時都會以一個英文字母「C」的手勢——compose yourself(鎮靜),來提示一時泄氣的兒子,要想想所作所為的後果。眾所週知,菲比斯練習鮮有缺席,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使菲比斯勇於面對別人的嘲笑。他11歲那年告訴媽媽要停葯,因他覺得可以控制自己。Deborah決定相信孩子——這一年菲比斯開始展露游泳的才華。
2008年菲比斯在北京奧運會奪取8面金牌,打破史畢茲(Mark Spitz)於1972年奧運一舉奪7金的紀錄。孩子成就非凡,媽媽也功不可沒!
相信孩子的能力、發掘孩子的興趣、悉心盡力培養孩子……,Deborah Phelps是我的榜樣!
觀看北京奧運會至今,讓我感動的不是健兒們的成績,卻是兩位偉大母親的故事。
Aleksandrovna Chusovitina
丘索維金娜曾代表3個國家征戰奧運會,1993年之前,她是前蘇聯(獨聯體)體操運動員,1994年至2006年,她又成了烏茲別克隊的一員。這次2008年奧運會,她代表德國隊征戰。
對於體操運動員而言,黃金年齡是16-18歲,像中國的程菲年方20,就已被稱為老將。33歲的丘索維金娜在體操界上絕對是高齡,她也是歷史上惟一一位五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子體操運動員。支持她不斷征戰的動力是為身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
她擁有輝煌的成績:6次參加世錦賽贏得7枚獎牌;五次參加奧運會,其中1992年代表獨聯體奪得團體金牌;三次參加亞運會;國際體操聯合會中有三個動作以其命名。她本來於1996年退出體壇結婚,並於1999年生下長子阿廖沙,然而孩子三歲時證實患了血癌。為了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生活並不富裕的丘索維金娜選擇復出參賽。2002年她已27歲,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參加亞運會,仍奪得跳馬和自由體操冠軍、平衡木亞軍。2003年,丘索維金娜在美國世錦賽上贏得一枚跳馬金牌,這也是烏茲別克在獨立後獲得的首個世界冠軍。而此時,距離上一次她在世錦賽上奪冠,過去了整整12年。
「如果我不參加比賽,阿廖沙就活不了,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我根本沒有選擇。」 丘索維金娜說。
可是白血病的治療費用昂貴,為了增加參賽機會賺取獎金,這位媽媽級的體操運動員逼著自己向全能型發展。體操是最容易使運動員受傷的,但她不敢病、不敢傷、不敢退,因為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讓她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存機會。然而烏茲別克斯坦的醫生告訴她,他們的醫療條件還不足以拯救阿廖沙。於是她與家人去到德國,讓孩子在當地接受最好的治療。為了籌集高額的治療費用,丘索維金娜在整個歐洲不斷地參賽,最終德國體操隊接納了這位高齡運動員。2006年她在體操歐錦賽的跳馬項目上,為德國拿到了23年來的首枚金牌。
丘索維金娜的努力,換回了兒子一點一點的康復,從三年前開始,阿廖沙的病情漸漸穩定,現在除了定期的血檢外,他已經很少上醫院了。
丘索維金娜今年仍然參加北京奧運,與一眾比她年輕十多歲的小姑娘比賽,結果她還能獲得跳馬銀牌、個人全能總分第九名。據報道,當她完成動作,看到評判打出分數後,走過德國電視臺的轉播席位時,工作人員叫住了她,丘索維金娜略微遲疑了一下,對著鏡頭綻放了一個笑臉。她說她的兒子阿廖沙也許會在電視機前看到她的比賽,「我想告訴他,媽媽成功了!」
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Deborah Phelps
新聞報道說:當23歲的美國泳將菲比斯(Michael Fred Phelps)在北京奧運會贏得金牌時,他第一個想找的是媽媽Deborah Phelps,要跟她分享喜悅。
小時候的菲比斯很讓媽媽頭痛,因為他有問不完的問題,調皮搗蛋。老師們經常投訴說他「在課堂上一刻不停」、「沒有一秒鐘能夠安靜」、「老是管不住自己的雙手」,這使當了22年教師的Deborah很尷尬。孩子後來被診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Deborah當時正面對著婚姻失敗,自己工餘還要進修以求更好的工作,但她依然體貼、細心地引導菲比斯。
一位小學老師曾這樣評價菲比斯:「你兒子幹什麼事都專心不了!」但Deborah依然相信他:「我要證明給所有人知道,他們都錯了。我相信,如果我能與兒子並肩作戰,他定能成就心中所想。」菲比斯九歲那年,Deborah沒辦法下帯他接受ADHD的治療。
菲比斯小時候最討厭臉蛋被水弄濕。家人為了教他游泳,就從背泳開始。當他習慣了被水沾濕的感覺後,才教他其他泳式。
孩子的過動症影響了學習,只有運動成績好些,但不愛看書。媽媽為了讓他閱讀就每天給他一份報紙的體育版,希望引起他的興趣,「哪怕他只是看看圖也好。」Deborah如是說。
每當有老師向Deborah投訴菲比斯做不到這個、做不到那個時,她就會反問:「那麼你能怎樣幫助他?」務求學校能給予兒子額外的照顧。當她發現菲比斯對游泳的專注力,就栽培他。為了幫助兒子在比賽時集中精神,Deborah不停提醒他,每行一步,每一個行為都要想想它的後果。
聽說菲比斯有一次比賽得了第二名,氣得扯下泳鏡擲到泳池旁。媽媽一邊駕車回家,一邊提醒他說:「體育精神與贏一場比賽同樣重要。」此後,媽媽坐在看台上觀看比賽,適當時都會以一個英文字母「C」的手勢——compose yourself(鎮靜),來提示一時泄氣的兒子,要想想所作所為的後果。眾所週知,菲比斯練習鮮有缺席,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使菲比斯勇於面對別人的嘲笑。他11歲那年告訴媽媽要停葯,因他覺得可以控制自己。Deborah決定相信孩子——這一年菲比斯開始展露游泳的才華。
2008年菲比斯在北京奧運會奪取8面金牌,打破史畢茲(Mark Spitz)於1972年奧運一舉奪7金的紀錄。孩子成就非凡,媽媽也功不可沒!
相信孩子的能力、發掘孩子的興趣、悉心盡力培養孩子……,Deborah Phelps是我的榜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