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的模式?
上學年底SS學校的校長曾跟我們長談,因為十年級開始的課程是預備學生參與公開試,而SS又力未能及,但學校新規模小,沒有資源特別為SS設計課程;於是建議我們考慮替SS在一年後另尋出路。
我們當然知道SS的侷限,也明白校長的一番好意,可是我們更清楚在香港其實是沒有什麼選擇。政府雖在近十年提倡融合教育,然而投放的資源很少,國際學校更加不在受助範圍。這麼多年來一直是我們在為孩子們摸索方向,盡力在學校裡推動
“community support”。孩子們就讀的小、中學老師們大都很有教育熱忱,同學們極具愛心,SS和JJ在這樣的「社區」中健康愉快地成長。故此我們深信,小規模的學校最適合推動真正的融合教育。
所以,我們先跟學校商討SS上九年級時的課程安排。學校最後按我們的要求,以及老師們的提議,盡可能在上課時間表上調動。結果,SS這個學年大部分的科目仍然跟同班或同級同學一起上,讓他的同學們可以繼續支援SS。為了幫助SS打好數學基礎,他跟八年級同學一起上數學課;PSHE及科學科對SS來說可能太困難,所以不上(雖然我們認為SS其實可以上生物課部分,但因時間表安排不來,也就作罷)。SS學習中文(第二語言)科的成績向來不錯,學校就安排他多上幾節,也讓SS協助老師教導外國同學,以增強SS的自信心。餘下有兩節自修課,就由影子老師在其他老師的指引下,替SS複習上課所學。
同時在暑假期間,我們跟SS重溫八年級的部分課程,外子還設計了一些練習,加強他的書寫、表達能力。
這個學年開課近兩個月,SS對這些變動適應得很好,大家都看到他的自信心加強了,跟同學們有更多的社交交往。他比上學年主動地參與課堂討論,我們也因他減少了科目、功課的壓力,而感到輕省了些。前兩天跟新的輔導老師會面,老師對SS的表現很滿意,覺得或許這是SS十年級以後可行的模式。SS的進步,同學們對SS的愛護有加與支持,令校長越發認同我們:小規模的學校比大校更適合推動融合教育,以致他願意帶領學校繼續這個方向!
我們非常感恩、感謝所有的老師同學!相信天父會指示一個更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