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路漫漫

路漫漫

幼時發燒導致嚴重弱聽的26歲女子,多年來都幾乎聽不到外界聲音,卻「讀」得懂別人的嘲諷,在心中埋下鬱結炸彈。她憑艱苦努力考得優異成績,既到外國留學,更完成大學課程,並在海外國際象棋中屢次獲獎,最終成為作育英才的教師。如同失聰的女教師,積極背後原來極度抑鬱,不快一點一滴累積下炸彈終於爆發,昨午留遺書稱「感到自己逐漸變成屍體」,在何文田愛民村衛民樓一躍而下當場斃命,剩下親友對屍悲泣。[明報 2008年3月2日]

前日跳樓自殺身亡的26歲失聰女教師李菁,原來生前在中大任職助教。她一直被外界視為扳不倒的再生勇士,但在不少大學同學眼中卻是孤獨的優材生,但長年因聽覺和說話障礙,難與同學溝通,知己難覓。[明報 2008年3月3日]


據報道,李菁大學畢業後,曾向不同機構寄出逾二百封求職信,卻遇困難重重,受盡歧視,見工時受盡刻薄,有僱主一知道她失聰,就立刻叫她走,有人索性叫她「不用來了」。李父指女兒曾經訴苦說:「每次也很沮喪,那些人問的問題,令我很不開心。」後來獲痙攣協會聘用任職秘書,但她工作一年多便辭職。最後只能在中大找到兼職初級研究助理。但跟母親表示工作不愉快,與同事溝通出現問題。

看到這則新聞,我感到非常唏噓、難過!

原來無論孩子如何自強不息,卻敵不過孤獨感﹔無論工作態度如何積極,甚至中英語文能力非常好,也擋不住社會的歧視。

我家兩個自閉兒將要面對的窘境,可想而知。

每次看「與光同行」,都很羨慕東光所生活的社會。尤其是日本已經立法,規定大機構聘請一定數量的殘疾人士,否則就要納重稅。如果香港也能有這樣的法例,也許李菁不至於走上絕路。

可是,香港作為已發展地區,政府至今仍停留在「呼籲」機構聘請殘疾人士,連鼓勵的政策也沒有﹔竟然看不到幫助殘疾人士就業,對他們的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好處。

李菁父母希望用帛金成立一個基金援助失聰及傷殘人士。李母含淚說:「過去已成過去,我希望阿菁的死,可以喚起社會對殘疾人士關注,放下歧見。」[星島 200834]

可以嗎?李菁的自殺,能喚醒香港社會關注傷殘人士,減少對他們的歧視嗎?

做為特殊兒的家長,我們更要盡力推動各方面,讓香港成為一個愛與包容的社會!

5 則留言:

  1. 慘不忍睹的新聞只能令我們特殊兒童的家長好傷感和難過,眼見有能力獨立的却未能被社會接納,受人歧視,更何況是難以同外間溝通的一群,長大後照顧者又老走了,他們的景況堪虞。
    要喚起大眾的包容和愛,要喚醒香港社會的關注,想必要政府推動傷殘人士就業和開展長遠的公民教育。
    [版主回覆03/05/2008 15:45:00]如果政府不肯帶頭推行政策, 民間要做就很困難; 情況就如在各商住樓宇, 公共地方設置方便殘疾人士的設施, 不能只靠呼籲商界設置, 最終也是立法才行.
    最起碼政府作為本港最大的雇主, 應該帶頭聘用一定數量的殘疾人士

    回覆刪除
  2. 真的很痛心,成績優異,發奮向上的人也會落得如此下場…
    要 減低歧視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推動,在這個功利社會,我想不是短期能够達到,首先應該推動的人是政府,若果不肯立法,要商營機構自律也是徒然的!
    [版主回覆03/05/2008 15:36:00]非常同意!

    回覆刪除
  3.  無錯,每次有類似事件都感到難過!(有關康後復エ作)如你所說,香港仍是有一個自私的政府?不懂得照顧社會每一階層的人?
    希望人人自我增值,不要自我增壓!
    [版主回覆03/05/2008 15:36:00]香港政府政策傾斜商界的利益, 這幾年來更嚴重. 我們只能繼續爭取!

    回覆刪除
  4. 或許這些孩子沒有”她”那麼幸運,因為”她”是名人(王菲)的女兒,剛出生便得到很多貴人的關心,為她分擔、為她成立基金...為她做很多事情,也引起傳播界廣泛報導,相反,過去曾發生有關自閉兒意外失去生命的新聞卻被視若無睹,我們這群自閉兒,要到何時才會得到外界或知名人士的關注呢?
    [版主回覆03/05/2008 15:33:00]聽說本港一名胡姓富商的大公子也是自閉症, 曾就讀特殊學校, 但後來被送去美國, 此後富商再也沒有向人提及自己的大兒(經常出現的其實是二兒). 可見即使是名人之後, 父母對自閉兒也有不同的對待.

    回覆刪除
  5. 很傷心又氣憤,就算怎樣努力也要被歧視,究竟政府為何沒有重視這群人,使到他們得到公平對待,我好想遊行示威,要政府來個合理解釋。
    [版主回覆03/06/2008 23:26:00]今天在明報副刊看到一位作者提到, 有視障少女告訴她經常被人非禮/輕薄, 卻無可奈何!
    要建立一個傷健共融的社會, 真是路途漫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