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推諉塞責

推諉塞責



小女JJ是高功能自閉症/亞氏保加症,她的情緒控制很差,常常發脾氣哭鬧至失控。這幾年經過各種訓練治療後,她現在少了哭鬧失控的情況。但仍然讓我們很氣惱的是她最愛推諉塞責——無論出了什麼事,責任全不在她身上,都是別人的錯!於是,找不到筆,就說筆向來都放在這裡,一定是哥哥拿走/菲傭Auntie放了別處,使她找不到;電腦不聽使喚,大哭大叫,問她按了什麼鍵,又辯說一直都是這樣按,是電腦故意在她用時才壞機;鉛芯筆的筆芯斷了或怎麼按也不下來,就是爸爸的錯給了她一支壞的……今天下午讓她鬧的頭昏腦脹,結果我和外子都忍不住要罵她一頓。

我們當然明白JJ的弱點,一來她自我中心,二來她的思維是直線的,一遇突發問題,最快想到的是怪罪別人,不懂得再多想幾種解決方法。之前在「蕊展計劃」裡有一專題就是特別針對亞氏保加症孩子解難問題。導師建議我們平時多些跟他們練習「解決問題四步曲」:

1.      停一停、想一想這到底是不是問題;

2.      然後最少想三個解決方法(例如:行動解決、找人幫忙、聰明說話等)

3.      分析每一個方法的好處壞處(能不能減少麻煩、是否自己/他人都接受、會不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4.      最後找出最好的方法才去做。

當然,要JJ學會「四步曲」不是一兩天的事,尤其她急性子,遇到事情我們還未來得及提醒她,她就已梨花帶淚(以前可是嚎啕大哭),聽到她滿嘴怪責人的話都給她氣炸,我們也沒有了EQ。事後想跟她檢討,她又顧左右而言他——看來要待我們的「道行」再練高幾段才行。


本來還以為這是亞氏保加症孩子特有的問題,但最近跟幾位朋友談起,我們都不約而同對廿歲出頭的同事搖頭嘆息,指他們無論學歷性別,相同的毛病都是喜歡推諉塞責:工作不好好地做,勸誡他/她不聽,總是推說是別人的過失/機構的問題/社會的錯,總之責任不在他/她的身上!或許這是一整代的毛病?!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滿18歲特殊學校學生不獲資助

滿18歲特殊學校學生不獲資助

(明報)2009527 星期三

本年9月,特殊教育學校將與主流學校一同推行新高中學制,但部分特殊學校近月接獲政府通知,除特殊情况外,年滿18歲學生將不獲政府資助。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此舉欠法理依據,亦對智障學生不公平,家長或可提出司法覆核。

關注特殊教育權益家長大聯盟指出,不少特殊學校今年突然收到教育局通知,指自9月起,所有18歲以上的學生將不會計算在來年學生人數內,亦即不受政府資助,但教育局不反對學校繼續招收這些學生。在過去一年曾代表香港出賽和受訓,或者缺席超過半年的學生可獲豁免,但延遲入學、新來港或長期病患的學童都不能豁免。

現行學制下,智障學生完成6年小學和4年初中後,另有兩年延伸教育計劃,即學生有6年時間完成初中課程,部分18歲以上學生可申請留校直至最多20歲。在新高中學制下,6年初中課程變為3年初中和3年高中,不設延伸教育。由於智障學生需要較多時間學習,未必能在6年內完成初中和高中課程,故被批評為「假高中」。

大聯盟指出,2008年修訂的特殊學校資助則例訂明特殊學校學生的就讀年齡上限為20歲,而且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應有較長學習年期,教育局突然訂立18歲「死線」並不合理,亦欠缺法理依據。由於主流學校學生不受年齡限制,大聯盟擔心新制度會令更多家長把智障子女送到主流學校讀書,引發更多問題。

家長大聯盟要求教育局把18歲以上的學生納入來年的學生人數,並以20歲為學生離校基線,在合理情况下讓20歲以上的學生留校。

教育局首席督學(特殊教育支援1)黃錦榮表示會研究家長訴求,但由於香港的特殊學校佔少數,每年仍不斷有新生入學,規劃上有需要設定18歲限制,但會彈性執行,過去3年申請留校的18歲以上學生有九成獲得批准。他指勉強把學生留在學校也是「沒有得着」。

************************

早上看到這則新聞,感到既氣憤又悲哀!主流學生就讀中學沒有年齡限制,但特殊學校學生不單有限制,現在政府還要把年齡期限從原來的20歲減到18——這根本就是歧視!香港不是有「殘疾歧視條例」嗎?

孩子們有障礙需要就讀特殊學校,就是需要較多的時間學習。他們在學校裡學得越多,能力有所提升,將來整個社會投放用以照顧他們的資源也會減少。最荒謬的是作為掌管特殊教育的官員,不但沒有看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竟然還說勉強把學生留在學校也是「沒有得着」』!這個言論本身就是歧視所有在特殊學校就讀的學生,漠視為特殊教育作出貢獻的老師們!他不過視特殊學校為福利院、託管特殊兒的地方!

家長們,請不要相信官員所說會「彈性執行」的荒言,這只是他們用以推搪的藉口!政府官員十之八九都是一個樣,如果沒有白紙黑字的指引,他們絕不會花費時間「彈性」處理你的申請。特殊學校若無政府的資源,也無法讓學生在18歲後繼續就讀。

我的兩個孩子雖然不在特殊學校就讀,也支持家長們申請司法覆核,禁制教育局實施有關限制!這措施絕對違反平等機會的原則,何況香港的特殊學校只是佔少數,政府更加沒有理據設不合理的限制!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自閉兒的性教育

自閉兒的性教育

大兒SS今年十歲唸五年級,學校最近發了通告說安排了這個學期教性教育課程,讓學生們做好踏入青春期的準備。

自從知道孩子們有自閉症,我已經想到這個問題,但以前孩子們還小可暫且放下,沒想到這麼快就要面對。學校問我們是否讓SS上這個課程,這真使我們頭痛。孩子若果不知道,他可能會對身體的變化而不知所措,不懂得保護自己身體,對同學們態度上的轉變,更難理解;可是SS在學校的性教育課程上,能聽明白多少是個疑問,處理不好只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不過,我們還是決定讓SS跟同學們一起上課,尤其是認識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學校會運用視覺影音素材來教學生,這個對自閉兒應該會有用;而且外國老師不像中國人對性問題那麼含蓄,說話用字直接些,希望SS會比較容易接收。

當然我們做家長的也需要親自教孩子。我上網查了些資料,才知道其實應該更早一點教導孩子們性教育。除了個人的衛生和生理變化外,按專家的意見,為了防範自閉兒受到侵犯,以下幾點是無論孩子能力如何都需要盡早學習的:

l   舒服圈(circles of comfort):誰可以接觸你的身體或叫你脫衣服

l   好的觸摸/壞的觸摸(good touch/bad touch)

l   單獨留在洗手間/浴間/上鎖的房間時的安全

l   報告過去事件例如被不適當地觸摸


對於自閉症青少年,他們需要學習隱私,以及如何與異性的交往。因此家長不光是提供資料,還要告訴他們性行為的正確價值觀與社會規範。這是相當不容易,但也是必須的。

因此家長需要:

l   早些預備,提前教導

l   教導時用字要清晰,不要用隱晦的字眼

l   要前後一致並反覆地教導性安全知識

l   找同一性別的家人教導孩子個人衛生和安全問題(例如爸爸教兒子,媽媽教女兒)

l   一定要教導性行為的社會規範

l   強化所有正確的行為

l   支使開孩子在公眾場所不適當的行為(例如在公眾場所摸弄性器官,可給他東西拿著或引開注意力)


雖然我們知道性教育的重要,但實際上該怎樣教導才能令孩子明白,還需要摸索。或許「前輩」們可以分享一些經驗?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SS的畫

SS的畫



上星期五出席孩子們學校的校慶晚宴,入場後我們就走到被安排坐的那一桌。一看,竟見到大兒SS畫的圖畫,是其中一幅被學校挑選出來,印成當晚節目表的封面,使我們非常驚訝和感動!兩星期前學校讓每位學生都畫一幅畫,以慶賀學校25周歲。肯定許多同學都比SS畫得好,至少JJ那一幅也不錯。我們當然明白學校是看到SS的進步,特別選他的畫作為鼓勵。

SS向來不喜歡繪畫,他的小肌肉弱,剛上小學時連筆也無法握好。後來經過一番努力,他寫的字開始比較像樣。有一段時間他經常把從電視上看到的中文字抄寫在畫板上,密密麻麻的寫了一整版沒有關聯的文字,看起來頗有幾分像「曾灶財」的墨寶。

但畫畫一直是他弱項。他向來只愛畫電梯/地鐵/巴士,全部都是四四方方和直線條,而且大多數用電腦「小畫家」來畫。如果要畫人面,那麼只會用五個圈組成,像小丑的樣子,這已經是我們用了不少的方法才迫出來,最初他是完全不肯畫人。平時做功課如果要他自己繪畫,結果往往難以辨認;我們只好畫一張簡單的,讓他一步步跟著做。

可是我們覺得,孩子就算沒有這方面的天分,只要有適當的教學方法,他們也能享受美術活動,豐富他們的思維和情感。所以四月份開始,我們讓SSJJ一起參加一個專門給特殊兒的畫班。開始時要半哄半迫才令SS完成一幅畫,然而兩三節後,他自己說喜歡上畫班了。正巧畫班老師教他畫了一幅以學校為題的畫,所以這項功課SS能夠很順利完成。

看!他畫的小男孩多開心!





下面是他四月初在畫班畫的第一幅畫,兩者比較,就可看到他的進步有多大了。老師的教導固然功不可沒,但SS從畫班裡建立了信心,不再逃避畫畫,而是用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是最大的收獲。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星期五晚上,爸媽不在家

星期五晚上,爸媽不在家



親愛的SSJJ


這個星期五晚上,你們學校舉行25周年校慶晚宴,爸爸很希望媽媽跟他一起出席,以示我們對學校的支持。

可是,自你們倆相繼出生,我和你爸爸下班後總是趕回家陪伴你們,除非帶上你們,十年來我們兩個不曾一起外出活動。爸爸有時因為工作會晚一點回來,但媽媽一定留守在家照顧你們。去年有一次媽媽要參加中學同學的聚會,差不多十一點才回家。爸爸說:JJ晚飯後就坐在窗台前等候媽媽,直到睡著了。聽得媽媽非常內疚,更加不想撇下你們!

不過,爸爸認為你們已經長大了,我們應當藉此機會一起外出。媽媽思前想後,覺得可以試試,而且學校對你們倆愛護有加,我們做家長的實在應該出席校慶活動。

前天告訴你們:這個星期五晚上,爸媽會參加校慶宴會,晚一點才回家。SS知道後很不高興,鬧情緒吵嚷著要爸爸九點半以前回家!JJ本來接受,沒想到昨天晚上也跟著哥哥起鬨,要我們回家吃晚飯。這真叫爸媽為難!

親愛的SSJJ,我們知道你們不習慣晚上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所以答應盡早趕回來,但你們也要學習獨立一點呢!孩子們,盼望你們快快成長,將來能夠克服障礙,離巢高飛――只是當有一天你們不再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不知到時候我們會感到失落,還是欣喜?




愛你們的媽媽

2009513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非常媽媽

非常媽媽



 The Special Mother       by Erma Bombeck

(翻譯:sjmama)



大多數婦女成為媽媽只是偶然的因素,有些是自己的選擇,小部分由於社會壓力,還有三三兩兩因為習慣。這一年,接近十萬名婦女會成為特殊兒的媽媽。你們有沒有想過她們是怎樣被挑選的?

由於某種原因,我看到上帝盤旋大地,慎重地選擇祂認為最合適的繁殖工具。祂一邊觀察,一邊指示天使在生命冊上記錄。

Armstrong, Beth,給她兒子,守護者是….給她Gerard,他可以容忍不敬的言語。」

Forrest, Marjorie,給她女兒,守護者是Cecelia。」

Rutledge, Carrie,雙生兒,守護者是Matthew。」

最後他把一個名字給天使,微笑地說:「給她一個有殘障的孩子。」

天使很奇怪:「主呀,為什麼給她?她是如此快活的人。」

「這就對了。」上帝含笑回答:「我怎能夠把殘障兒給一個不懂笑的母親?那太殘忍了。」

「可是她有沒有耐性?」天使又問。

「我不需要她太有耐性,否則她會被自憐和絕望淹沒。一旦震驚與憤慨消逝,她就能夠處理。」

「我今天觀察了她一整天,她有自我意識也很獨立,這很罕有更是作為母親極需的特質。你看,我給她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她要把孩子從自己的世界拉出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主呀,我不認為她相信你呢。」

上帝仍然微笑:「不要緊,我會處理。這個母親很理想,她有足夠的自私。」

天使倒抽一口氣:「自私?難道這也是美德?」

上帝點頭說:「如果她不能夠偶爾抽離孩子,她將無法活下去。我會賜福這位母親一個接近完美的孩子。最初她未能理解這點,但將來她會被人們羨慕。她不會認為『能夠言語』是理所當然,她不會視孩子的每一個進步是平常的事。當她的孩子第一次叫『媽媽』,她會見到奇蹟,到時候她就明白了。」

「我會允許她清晰地看到我所看到的:無知、殘酷、偏見,但我會讓她崛立。她絕不會孤單,她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有在她身旁,因為她在做的工作,當然就像在此與同行。」

「那麼誰是她的守護者?」天使問到,她的筆停留在半空。

上帝莞爾:「一面鏡子已經足夠。」


****************************

祝所有特殊兒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新界東兒童精神科要輪候五年!

新界東兒童精神科要輪候五年!



明報 (2009-4-20) 兒童輪精神科 一等要3年 專家認不合理 恐害小孩一生

醫院管理局的兒童精神科新症平均輪候時間由9個月至3年不等,其中新界東醫院聯網更是重災區,新症輪候時間最長達3年。中文大學精神科副教授黎以菁指輪候時間過長與人手短缺有關,如新界東只有4個醫生處理1000 個新症。葵涌醫院行政總監熊思方醫生坦言,若要改善輪候時間至合理水平,估計需增加3 至4 倍人手,即要有約100 名兒童精神科醫生才可解決問題。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雷張慎佳批評,香港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成員,兒童若要等3 年才能獲兒童精神科治療是「不可接受」,而患有多動症兒童若不及時獲治療,最終可能演變成虐兒個案。她促請政府增撥醫療資源給兒童,並成立兒童事務機制保障兒童權益。

負責新界東兒童精神科服務的黎以菁承認,有情緒問題兒童要等3年才可接受兒童精神科治療是不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JJ最近去政府的兒童體智能評估中心覆診,心理專家說評估中心做完評估,就不會再有其他的服務,建議我們現在開始輪候兒童精神科。她說因為要輪候三年以上,而自閉兒到青春期可能會有焦慮情緒,需要精神科醫生的處方。奇怪的是:四年前大兒SS在同一個中心做評估,當時他們說精神科對自閉症沒有什麼作用,不建議我們輪候。

既然專家這樣說,於是我們請她寫了兩封轉介信,上星期四外子花了半天時間,去沙田李嘉誠專科診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登記排期。結果排到首次見醫生的期竟是2014年初,差不多五年後!屆時SS已經15歲,不知還能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看幾次?!

這樣的輪候時間,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我們回家後又發現:診所職員把兩張覆診預約單都打了JJ的名字。所以今天我打電話到診所,告訴他們出錯了,要求更改。他們查了一陣子覆電,以下是對話內容:

專科診所職員:「我們查過了,我輸入了兩次JJ的名字,不過,你兩個孩子的名字太像了,所以才會弄錯。」

哦,原來是我們的錯,不是他的錯,但兩個名字完全不同呀!

我說:「那麼哪一個時間會改為給SS?兩個孩子能不能改為同一天見醫生?」

專科診所職員:「這要看醫生的決定,看看會不會同一個醫生處理,雖然你那兩個是孿生,也不一定由同一個醫生看……

我:「嗄?一個十歲,一個七歲,怎麼會是孿生?」

專科診所職員:「這個……嗯,我沒有詳細看介紹信嘛,兩個名字又那麼像……

唉,還是我們的錯。

我問:「有沒有機會早一點見醫生?SS已經十歲了,等五年他都十五歲了。」

專科診所職員:「我們只有兩個醫生(不是說有四個醫生嗎?),每天要處理很多個案,不是說你要怎樣就怎樣…..(下刪五十字),如果有些個案已經十五六歲,取消見醫生的話,也許我們會挑選一些個案早點見,但這都是醫生的決定啦,你千萬不要打電話來問。

那麼2014SS也已經十五歲,還見不見醫生好?

我又問:「請問會是哪位醫生看我的孩子?能不能告訴我他們的名字?」

專科診所職員:「Um….我現在也不知道,反正不是這個醫生就是那個啦。你自己要記住是2014年,最好用電腦或電子手帳記住,我們不會提醒你的,如果失約兩次,要重新再輪候的。」

好像電腦的壽命也沒有五年呀,還有什麼更可靠的方法可記住這個重要約會呢?而這五年內兩個孩子的問題,我們只能自求多福了。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滿足的一天

滿足的一天



51日勞動節假期,菲傭放假。自從三月底另一個外傭約滿回鄉後,家裡只剩下一個傭人。今天是首次只由我和外子照顧兩個孩子,完全沒有「外援」。為了避免大家太累,我們昨天已跟孩子們說好:中午以後才外出活動。

早餐後做了一點家務,我陪JJ畫畫,又是蠟筆又是水彩,JJ可高興了。SS只需讓他玩電腦,他便能自得其樂;外子則在一旁看書,忙他未完的工作。就這樣平靜地過了一個早上。

十一點半,我們出發去沙田吃午餐。這時新城市廣場人流已經頗多,還好能找到位子。兩個孩子都頗合作,肯乖乖地坐好吃完午餐。但SS一吃完,就要離座走動,JJ立刻跟了去。我們的桌子在餐廳邊沿,能夠看到他們,也就算了。

在商場逛一陣子,孩子們吃了冰淇淋,然後趕去何文田。因為JJ快要參加芭蕾舞考試,今天老師安排了地方,進行模擬考試。JJ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很慢,所以我們提早帶她去熟悉一下。到達舞蹈學校,SS卻不願意進內。幸虧祖母的家就在附近,於是外子帶SS去祖母家玩,我則陪JJ留在舞蹈室外等候。還好JJ並無異議,等候期間也沒有緊張或不耐煩。

JJ在屋苑的會所學兒童芭蕾舞,斷斷續續有三年多了。其實我們只是希望她能跟同齡小朋友多些接觸,而且舞蹈對於訓練她的手腳協調也有幫助,並沒有想到考試。但今年當老師問到想不想參加考試時,她自己說想,所以就替她報名,好讓她有個努力的目標。

老師讓家長們進去舞蹈室觀看模擬考試。JJ最初學兒童舞時經常發脾氣,每次上課我都需要留在舞蹈室陪她。這兩年她不需要我陪,這天還是我近年來第一次看她跳舞。只見她跟隨老師的指示,用心地跳著,雖然還是有些錯漏,有時又問了不相干的問題;但是沒有顯現焦慮不安,整體的舞蹈動作還算不錯,我實在感到安慰!

模擬考試結束後,帶兩個孩子去圓方練習溜冰。SS因為知道從圓方回家,汽車就不會經過獅子山隧道,很不高興,一路上嘟囔著。到了圓方,他雖然很喜歡溜冰,但仍想著這件事,甚至飲泣起來。不過,我們知道他的脾氣不難處理,也想拆掉他「原路去、原路回」的固執,所以沒有理會,只叫他繼續練習。他發起狠來,竟越滑越快,結果動作反而俐索些,比較像樣了。

原本想簡單一點跟孩子們去屋苑餐廳吃晚飯,可是看見SS仍然哭哭啼啼的,決定回家叫外賣。JJ抗議,但是我說會叫pizza,又建議她協助我煮湯時,她立刻高興起來。五點多回到家裡,SS又忙著玩電腦,忘記了不快。我從雪櫃裡拿了碎牛肉和幾樣蔬菜出來,教JJ洗切,做牛肉丸子,再放進鍋裡煮湯、調味。JJ很熱切地學習,做得頭頭是道。 然後pizza送到,湯也煮好,於是一家人很悠閒地吃了一頓晚飯,JJ更喝了近半鍋「自己」煮的牛肉丸子什菜湯。


這一天我感到非常滿足。在一般父母的眼中,這不過是很普通的一天活動,然而對於我們這些特殊兒的父母來說,這樣的「普通」卻是難能可貴,是我們一直所希冀的:沒有訓練治療、沒有掙扎,只是簡單的、隨意的親子活動。唯盼往後會有更多這樣「普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