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諉塞責
小女JJ是高功能自閉症/亞氏保加症,她的情緒控制很差,常常發脾氣哭鬧至失控。這幾年經過各種訓練治療後,她現在少了哭鬧失控的情況。但仍然讓我們很氣惱的是她最愛推諉塞責——無論出了什麼事,責任全不在她身上,都是別人的錯!於是,找不到筆,就說筆向來都放在這裡,一定是哥哥拿走/菲傭Auntie放了別處,使她找不到;電腦不聽使喚,大哭大叫,問她按了什麼鍵,又辯說一直都是這樣按,是電腦故意在她用時才壞機;鉛芯筆的筆芯斷了或怎麼按也不下來,就是爸爸的錯給了她一支壞的……今天下午讓她鬧的頭昏腦脹,結果我和外子都忍不住要罵她一頓。
我們當然明白JJ的弱點,一來她自我中心,二來她的思維是直線的,一遇突發問題,最快想到的是怪罪別人,不懂得再多想幾種解決方法。之前在「蕊展計劃」裡有一專題就是特別針對亞氏保加症孩子解難問題。導師建議我們平時多些跟他們練習「解決問題四步曲」:
1. 停一停、想一想這到底是不是問題;
2. 然後最少想三個解決方法(例如:行動解決、找人幫忙、聰明說話等);
3. 分析每一個方法的好處壞處(能不能減少麻煩、是否自己/他人都接受、會不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4. 最後找出最好的方法才去做。
當然,要JJ學會「四步曲」不是一兩天的事,尤其她急性子,遇到事情我們還未來得及提醒她,她就已梨花帶淚(以前可是嚎啕大哭),聽到她滿嘴怪責人的話都給她氣炸,我們也沒有了EQ。事後想跟她檢討,她又顧左右而言他——看來要待我們的「道行」再練高幾段才行。
本來還以為這是亞氏保加症孩子特有的問題,但最近跟幾位朋友談起,我們都不約而同對廿歲出頭的同事搖頭嘆息,指他們無論學歷性別,相同的毛病都是喜歡推諉塞責:工作不好好地做,勸誡他/她不聽,總是推說是別人的過失/機構的問題/社會的錯,總之責任不在他/她的身上!或許這是一整代的毛病?!
我仔仔跟ss 都是一樣呢 ! 一切盡在不言中.......
回覆刪除無獨有偶, 上星期六跟一班朋友聚舊, 談及她們在職場上的點滴, 有一兩位朋友的公司也有些廿歲出頭, 大學剛畢業的後生仔. 都出現你所描述的情況 , 令到跟他共事的人都為之氣結呢.
[版主回覆06/03/2009 17:58:00]看來年輕一代沒有責任感的很普遍呢。
Evasive is so common la. My maid, my subordinates...... The problem with them is they lack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回覆刪除To develop an awareness, you may try to blame your own wrongs on her so that she will come to know how irritating it can be and then ask her to think in others' position.
[版主回覆06/03/2009 17:57:00]We tried many times la, but she still can't learn from that.
blaming own wrongs on others is negative way, poor character to act acrimoniously !
回覆刪除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702/notes_part2.pdf
回覆刪除家長/老師錦囊 孩子成長箴言 • 成長在批評的孩子, 他學會責難; • 成長在敵意的孩子, 他學會打架; • 成長在寬容的孩子,他學會忍耐; • 成長在讚美的孩子, 他學會欣賞; • 成長在安全感的孩子,他學會信任 • 成長在鼓勵的孩子, 滿懷自信; • 在接納和友愛中成長的孩子, 他學會去愛……..
[版主回覆06/03/2009 17:55:00]謝謝分享! 對我們的孩子,我們已盡量用正面的、鼓勵的話,可是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她總是愛推卸責任。
I thought you are talking about my son..............same behaviour...............if he can't open a packet............there's sth wrong with the packet, here are some of his favourite lines:
回覆刪除1) It's not my fault
2) I didn't do it
3) It's X, Y, Z etc's fault
4) It's not working,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I tried very hard to change his attitude but I don't see much improvements so far.
pamam
[版主回覆06/03/2009 17:53:00]These are also JJ's favourites lines...
不單是JJ有這個弱點,時下的青少年也有這個毛病,就算是大學生也是如此;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卻少一份承擔,一份責任,讓人嘆息!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03/2009 17:52:00]就是,看到那些年輕人的表現,真令人擔憂!
Even PRC and HKSARG are like this la !
回覆刪除Has PRC committed the incident of 4 June 1989 ?!
Did the Heads of Bureau/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faults/problems ?!
[版主回覆06/03/2009 17:51:00]Yes, that's the problem we observed.
She is learning it !!!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03/2009 17:59:00](Empty)
omg, same case in my daughter !!!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03/2009 17:58:00](Empty)
何謂社交訓練﹖ RDI
回覆刪除鍾慕蘭 遊戲輔導室總幹事
社交困難是一種功能上描述,背後的原因許多。當然最嚴重是自閉症,但其他的發展障礙亦會造成社交困難。專注失調及過動兒,他們亦常因神不守舍﹑衝動而忽略了環境中的社交指引 (social cue) ,以致不斷碰壁。焦慮兒因著整個觸覺系統極為敏感,以致看人﹑說話﹑和人接近時產生大量恐懼,造成社交焦慮。言語障礙如語音或詞彙組織困難,自然造成溝通上的缺憾。可是「語言」並非社交的唯一渠道,有些阿氏保加症的學童什致擁有特強的言語能力,和你辨論時能出奇地能言善辯,但總覺得怪裡怪氣的歪理一大堆;反映了學童缺乏人情世故 (social impact) 的掌握,這也是社交困難。
究竟社交訓練的核心是什麼﹖ 首先要澄清社交訓練不單是行為改造 ,例如:眼神的接觸﹑入屋會叫人﹑懂得回答問題﹑向別人提出要求 …… ,這些只是工具性的社交表達,郤沒有情感交流。 以 RDI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區分,社交訓練的三個重要原則:社交參考 (social referencing) ﹑與人互動協調 (co-regulation) ﹑與人作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
社交困難的兒童通常要「畫公仔畫出腸」,但社交的技能並不如此。去到遊樂場自然輕鬆地遊玩嘻笑,但去到教堂便懂得安靜守禮。這種技能便是社交參考 (Social referencing) ﹐ 即是能觀察別人的非言語表達 ,如眉頭眼額﹑聲線﹑表情﹑動作;並能了解背後的含意而作出反應。個人亦能運用非言語表達,與別人溝通。 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階段,家長要限制自己的言語,多運用眼神﹑表情﹑動作﹑聲線傳遞信息;開始時若孩子不主動留意你,你應用誇張有趣的表情聲線吸引他主動留意你,剛開始時,可以用說話去為表情﹑動作﹑眼神指引等作解說。 慢慢便略去說話。只要你掌握這個原則,就算自閉症的兒童兩個月之內便可以學到觀察別人的眉頭眼額。
RDI...有試過嗎?
社交困難的兒童最大的障礙是不理會別人的狀況,亦不懂得回應別人的改變。他們的世界只有自己的想法,成人在訓練學童便強調學童要先說出要求,目的是抑制學童的衝動行為 。於是兒童建立了微量的社交行為。他們看見老師便說:「陳老師早晨!我想玩波波。」然後,立刻跑到同伴面前說:「我想玩波波,好唔好。」然後,一手便搶了同伴手上的波去玩。 他們縱然有某種社交行為,郤不明白社交最重要是與人互動協調 (co-regulation) 。我想這樣做,別人想怎樣做呢﹖若別人這樣做,我要怎樣做呢﹖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增加孩子的彈性,由改變孩子生活上的固執性開始 ( 例:用某一隻碗﹑玩某種玩具﹑聽某隻音樂 ……) ,或在非指定的時間結束某件事,由另一樣事物代替。起初這必定造成相當困擾,但家長不要動氣,若果代替品有某程度的吸引力,孩子經過點點掙扎亦能將注意力轉移,慢慢建立彈性的行為。 不規律的情境才讓孩子突破自我的框框,去適應人際關係的變化 。另一個訓練重點是「同步」,例如要孩子和你一起跑﹑停﹑跳到床上,或者跟你造節拍的遊戲;要孩子在任何時間都和你保持同步。
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是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元素, 以自閉症為例,他們與人停滯在工具性的關係。 例:問人拿糖吃﹑抱著媽媽為要得到舒服的感覺﹑拖著大人的手為要幫他拿東西 …… ,過程中並沒有感情及經驗的交流。我帶領社交訓練的過程,最令我感動是看見兒童因為完成遊戲的任務而歡笑。要成功地與同伴玩一個遊戲,是社交能力的考驗,亦是經驗交流的第一步。這個階段的學童能主動觀察環境及同伴的反應﹑能自我調節﹑能夠彈性地適應變化。你可以和他作想像的遊戲﹑開玩笑﹑天馬行空的創作﹑角色扮演﹑作歌仔 …… ,為交朋友時需要的意念交流作出準備。
在我輔導的生涯中,鄭醫師的感覺運動是第一個令我拜服的治療模式。 而現今我們推行 RDI 社交訓練,是第二個叫我信服的模型 。我看得見,亦深信「它」將是我們中心第二個奇蹟!
[版主回覆06/03/2009 17:50:00]謝謝分享!
但請問你有沒有試過RDI??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04/2009 13:31:00]我們沒有正式做RDI。
蕊展的活動教了小朋友一個基本方法,但短短幾個月的訓練時不足夠的,JJ需要持續的參予各種社交活動,大人平時持之以恆的輔導,把概念不斷地在腦子“浸”透了,才能提高她自我反省、自我學習的能力。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04/2009 13:37:00]是呀,我們要繼續努力!
不單是阿氏保加的孩子, 連我們的新生代, 甚至各位政府高官也要好好學習下 "責任感" 這個課題呢!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08/2009 23:12:00]你說得對!